发布时间:2019年04月04日 温馨提示:发现不好的内容,立即联系删除!

中医院专题片解说词之一:风雨阳光六十年——贵州民族学院60周年校庆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六十年坎坷曲折,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奋发蹈厉,六十年全面发展。
六十年披荆斩棘谱写辉煌历史,六十年传薪继火绘就壮丽景观。贵州民族学院坚韧不拔一路走来,走过了一段充满艰辛的路,走过了一段桃李芬芳的路。如今,我们在岁月的光影里,一起来回望她、品味她,贵州民族学院,六十年来走过的光辉岁月……[第一章] 奋发蹈厉 风雨兼程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是一个不沿边、不靠海、人均经济总量在全国处于挂末位置的老少边穷省份。在这个山的王国搞建设,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谋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共同繁荣与进步,则需要有大批懂省情、知民情,并具有文化知识和管理能力的高等专业人才。
于是,1950年代初,国务院批准创办贵州民族学院。1951年5月17日,首届251名学生走进了贵阳市普陀路参加贵州民族学院开学典礼。
从此,落后的贵州拥有了自己的民族高等院校。
贵州民族学院开办初期,主要任务是培养少数民族普通政治干部和轮训在职干部。几年间,为全省及时培养和输送了847名少数民族干部,轮训少数民族在职干部达2480名。从1956年开始,招收艺术师范专科、民族语文专科和民族预科部学生,并逐渐向全日制高等学校过渡,相继开展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1958年开办民族语文系,开始招收本科学生。
1959年,贵州省对全省教育作出调整,贵州大学搬入贵州民族学院校址,从此贵州民族学院并入贵州大学。
[现场访问:老校长、老教师、老校友3-4人,回忆当时教学与学习等有关情况]民族地区不能没有民族大学。基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各少数民族群众的迫切要求,196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恢复贵州民族学院。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恢复筹建工作进展缓慢。
1974年6月,国务院批准恢复贵州民族学院。
由于原校址、校舍、师资及图书设备已划入贵州大学,学校只好从零开始,克服各种困难,因陋就简,借用龙洞堡原省委统战部政治学校的两幢房屋作为临时校舍办学。
1977年3月,恢复后的贵州民族学院,招收了第一届政治系156名少数民族干部进修班学生。1977年秋,贵州民族学院参加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招收了政治系政治理论专业和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首届本科学生共100名。
学校为校址东奔西跑,历尽艰辛。执着坚韧,甘苦自知。
1978年,贵州省革委同意学校在花溪区董家堰村西侧选址。1980年6月,新校址破土动工。
挖山填沟,修房造屋,齐心创业,天道酬勤。当年7月,中文系由龙洞堡迁至董家堰新校区。1981年9月,学校从龙洞堡临时校址迁入花溪董家堰新校址。
从1951年到1981年,三十年艰难跋涉,三十年岁月峥嵘,三十年风雨磨砺,三十年步履蹒跚。
在这段坎坷的历程中,一次并校、二次搬迁、四易校址。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只有拼搏,只有坚毅。矢志不渝的民院人,用智慧与心血谱写了民院历史的壮丽篇章。
此时,我们仿佛聆听到前辈师生们奋发蹈厉、风雨兼程的厚重回音!
[现场访问:老领导或老教师、老校友1-2人,回忆当时艰苦办校的情景]恰遇春风浩荡时,民院乘势展新姿。在改革开放的号角声中,贵州民族学院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进入全面建设时期。
这一时期,学校既大力培养和轮训少数民族党政干部,又积极培养和轮训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既办本科、专科,又办短训、预科;既办全日制,又办函授、委培。
其间,虽经过挫折,但作为贵州省唯一的综合性民族院校已初具规模。1999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乾坤朗润,海阔天空。此时的贵州民族学院,以全新的形象,昂扬的精神,走向阳光,走向新的征程。
[第二章] 励精图治 春华秋实贵州民族学院前进的每一步,都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分不开。
胡锦涛、江泽民、胡耀邦、温家宝、李瑞环等中央领导同志,曾先后莅临我校视察和指导工作,给民院师生极大鼓舞。
1987年1月16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与我校师生一道在学校南大门旁植下“共青林”。如今这片林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发,激励全校师生自觉遵循“自强不息、全面发展”的校训,秉承“奋发蹈厉,庄敬自强”的校园精神,向着办学目标阔步前进!
[现场访问:老校友1-2人,回忆当年与胡锦涛同志栽植“共青林”的情景]1991年12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来我校视察时,作了“发展民族教育,加强民族团结”的题词;2000年10月16日,在贵州民族学院建校50周年之际,江总书记又挥毫书写“努力发展民族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在中央领导的关怀和鼓舞下,全校师生信心倍增,学校建设迅速发展。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贵州民族学院乘教育改革之春风,以深邃敏锐的目光、敢为人先的胆略,明确了“立足贵州、面向西南、辐射全国、服务民族”的办学方向和“五步走”的发展战略;秉承办学传统,彰显办学特色,又好又快地把贵州民族学院建成少数民族各类人才的培养基地、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基地、民族地区科技服务和科技创新基地。并且,一手抓办学规模,一手抓内涵建设,努力把贵州民族学院建成一所教育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明显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现场采访:贵州民族学院党委书记高万能:谈学校“五步走”发展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贵州民族学院在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校园面积由十年前的33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88.31平方米,校舍面积由十年前的10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5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由十年前的41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6900万元,图书藏量由十年前的69.7万册增加到现在的126万册,电子图书从十年前的几百GB增加到现在的4114GB,教学实践实习基地由十年前的十几个增加到现在的80多个;本科专业从十年前的19个增加到现在的51个,招生范围由十年前面向一两个省增加到现在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在校生由十年前的50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1万8千多人;专任教学科研人员由十年前的461人增加到现在的718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有354人,占49.3%,硕士学位以上有415人,占57.8%。
如今的贵州民族学院,已经发展成为涵盖文、史、法、管、理、经、工、教等8大学科门类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并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预科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人才是学校的第一资源,人才旺则学校兴。贵州民族学院确立“人才立校、人才兴校、人才强校”的理念,采取“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措施,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形成了一支素质高、实力强、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实验队伍。
[现场采访:贵州民族学院校长:谈学校“人才强校”战略。]至目前,学校有20位专家教授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学术学科带头人;有10多位专家教授入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咨询专家、省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和专家咨询组委员;有近10位作家、艺术家获得全国性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大奖。
校党委书记高万能被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被选为总监票人;担任人大代表期间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肯定;会议期间,高万能同志受到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王兆国副委员长先后接见并合影留念。
有人才资源作支撑,学校实现办学的跨越。目前,贵州民族学院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重点学科,32个硕士点;建立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人才基地,1个省部级研究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还有3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9门省级精品课程。2009年开办了西南地区首个空中乘务本科专业和全国首个远程教育本科专业。另外,旅游管理、土木工程、建筑学、新闻传播学、环境科学、动画等专业均具有鲜明特色,生源日渐增多。
近十年来,贵州民院校园里荡漾着一股重视学科、重视学术、重视科研建设的清新空气。
学校已建立8个研究院、3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充满实力的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另外,9个省级民族学会及其研究中心均挂靠贵州民院,形成了强大的民族文化研究阵容,并成为挖掘、整理、研究和传承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
目前,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学、法学、社会学、数学与应用数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已成为省级重点学科;苗、布、侗、彝等少数民族语言、民族习惯法、傩文化、水书、民族艺术、民族体育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
尤其是贵州世居民族研究中心,承担着全省17个世居少数民族的研究任务;水书文化研究项目获准国家级、省级立项共12项,而贵州民院就承担了其中的10项,成为全国水书研究的领跑者。
[现场访问:西南傩文化研究专家、水书文化研究专家访谈。]浓郁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氛围催熟了累累硕果。近十年来,贵州民族学院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近6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6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奖10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余项。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976篇,其中SCI、EI、ISTP检索及核心期刊论文360余篇,出版专著300余部。如此众多的民族文化研究成果,不仅在国内产生影响,有的还被日本、美国等翻印出版。
九层高台,起于累土。贵州民族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点点滴滴积累,兢兢业业创业,依托世居民族文化,根植少数民族地区,使学校成为民族人才的成长摇篮、民族文化的传承纽带、民族学术的研究中心、民族团结的培育基地、民族地区的发展智库,在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积底蕴之深厚,纳百川成大容。为了让师生拓宽专业视野,触摸学术前沿,提高创新能力,近5年来,学校邀请中科院院士、海内外著名教授和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学术报告会1000余场,并与美国加州大学弗雷斯诺分校、韩国祥明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商学院等10多所海外学府结为姊妹学校。目前,出国留学、访学师生已达500多人次,派出交换生50多名;接待国外及台湾地区大学和科研机构人员400多人次,同时接收100多名外籍留学生来我校学习汉语言和少数民族文化。
[现场访问:留学生1-2人谈学校印象。]我校还与华南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开展共建活动,与辽宁金通航空培训服务有限公司、贵州神奇集团等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同时,学校还与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军警部队开展合作共建达30多个单位。
多层次、多学科的开放式办学模式,既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的建设和发展,又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现场采访:贵州民族学院党委书记高万能:谈学校“五个共建”、服务社会的重要意义]乘东风之浩荡,抓机遇而领军。贵州民族学院是全省唯一4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的高校,是全省唯一获全国“三五”、“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的高校,是全省唯一获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的高校,是全省唯一连续13年被中宣部、团中央和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大学生优秀志愿者服务队”和“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的高校。
尤其是近五六年来,一段精彩的书写展现在眼前:2004年11月,学校与西南政法大学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1月,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7年5月,学校被列为省属重点大学;2007年12月,学校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08年3月,学校成为贵州省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的高校;2010年8月,教育部明确华南理工大学支持帮助贵州民族学院发展。
贵州民族学院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汽笛声声,昂首向前。
[第三章] 传薪继火 桃李芬芳春秋代序,薪火相传;花甲之岁,当有贤者。在漫长的办学过程中,贵州民族学院涌现出一代又一代育人良师。
他们热心教育,甘为人梯,立德立言,乐于奉献,为贵州民族学院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润物无声,乐育英才,为各行各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青年才俊。
他们用学问和人格、忠诚与激情,书写了一代人师的青春与风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民院学子奋发蹈厉,全面发展。
[现场访问1:邰昌培等知名老授谈教书育人感受。
[现场访问2:在职中青年教师各1人,谈教书育人感受(一句话短语)][现场访问3:访问老校友1-2人、在校学生1-2人,谈贵州民院老师严谨治学的风尚、潜心育人的德行六十载辛勤耕耘,六万株桃李芬芳。60年来,贵州民族学院为国家培养输送了6万余名高级应用型人才,遍布各级党政部门和经济、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
其中,既有春风化雨的学界名师,又有守土一方的党政领导,还有搏击商海的企业精英,更有一大批奉献在基层各行各业的普通建设者。他们共同传承着源自母校的知识、文化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现场访问1:省级校友谈母校教育的作用。
[现场访问2:地厅级校友谈成才感受。
[现场访问3:优秀校友彭文忠事迹追忆。
[现场访问4:工作在第一线的普通校友祝贺母校六十华诞(一两句话短语)
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近年来,在校学生中也涌现出一批优秀学子。他们在全国数学建模比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各种征文大赛、“多彩贵州”系列活动、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摘金夺银,不胜枚举。
他们如一颗颗新星,与前辈们闪耀的星光遥相辉映,共同编织起异彩纷呈的灿烂星空。
菁菁校园,莘莘学子,百花争艳,意气飞扬。图书馆里,布满着孜孜以求的青春脸膀;绿茵场上,闪动着蓬勃朝气的矫健身姿;励志山下,回荡着学而不厌的晨读声音;共青林中,弥漫着理想未来的诚挚憧憬。
竹木草坪绿意丛生,园林花圃生机盎然,更有白墙蓝带的高楼大厦,优雅舒适的校园环境。这里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一言一行,都散发着民族的风采、文明的气息、和谐的氛围。
这里有着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永不枯竭的文明传统。一代又一代民院学子,就在这个温暖的家园快乐成长,在这座神圣的殿堂陶冶成才,在这块肥沃的土地孕育希望。
[第四章] 与时俱进 扬帆远行栉风沐雨六十载,上下求索万千重。民院奇葩千般秀,今朝我辈竞风流!
2010年11月23日,到贵州履职不久的省长赵克志同志视察我校,明确指示要建设好贵州民族学院。民院人心潮澎湃,意气风发,全校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和省委政府提出的“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战略方针,科学制定贵州民族学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积极投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个建设年”活动,务实有效地开展教学、科研、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目前,贵州民族学院新校区征地建设、更名为贵州民族大学等重要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我校“五步走”战略即将全面实现。
[现场采访:学校现任领导每人说一句对未来发展的想法。]未来的贵州民族学院,将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校园和谐、民族团结、社会信赖、人民满意的民族大学”为办学目标,努力在发展观念转变、科学远景规划、优势学科创建、办学特色鲜明、服务能力提升、队伍建设强化、培养模式改革、办学条件改善、校园文化培育、党建工作推进等方面实现新的“十个突破”。
未来的贵州民族学院,更加辉煌;未来的贵州民族学院,魅力无限!
[尾声]走过六十年风雨阳光,贵州民族学院,将始终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光荣使命;走过六十年风雨阳光,贵州民族学院,将在风雨兼程中更加执着地前行,在开拓进取中实现新的办学目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贵州民族学院,将在薪火相传中弦歌高颂,在劈波斩浪中再铸辉煌!

中医院专题片解说词之二:医院专题片解说词_巨野县中医院解说词

  医院专题片解说词_巨野县中医院解说词诚信医疗,仁爱为本。广济天下,普惠于民。这是一方承载着历史与文明的古老土地,千年的齐鲁文化,源远的麒麟之脉,彰显着麟州文化的积淀与厚重。这是一片历尽沧桑,充满传奇的热土,许多仁人志士,文人墨客,岐黄中医从这里走出。书写着麟州的灿烂与荣光。在麟州城内,洙水河畔,矗立着一座现代化的花园式大型综合医院,巨野县中医院,30年的救死扶伤,30的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巨野中医人,用真挚的爱呵护着广大群众的幸福与安康。抓队伍,建设健全组织领导。抓队伍,建设、健全组织领导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医院十分注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及各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中,巨野县中医院将创建活动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做到组织、制度、活动、经费四落实,认真组织班子成员及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十七大精神及各项卫生法律法规,认真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素质及文化素质,组织开展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和争做巨野文明人演讲比赛,文明礼仪培训等,设立了门诊导医和就医咨询台,实行门诊一站式服务,做到来有迎,问有答,对危重病人实行全程陪同服务,确保病人享受到最好的检测手段,最优的治疗方案,最好的护理方式,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县中医院组织开展了“百日优质服务”,“优秀示范窗口”,道德模范评选,文明科室文明班组创建,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文明家庭文明职工创建和“十佳医务工作者评选”“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在全体医务人员中,积极倡导“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接诊病人过程中,不刁难病人,不推诿病人,对病人要做到主动、热情、细心、耐心。为文明。积极维护病人的隐私权和知情权,为病人创造温馨舒适的诊疗环境,减少医患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献爱心活动,(采访)对确实有经济困难而看不起病的患者,中医院采取减免治疗费、检查费、药品费和实行医药费用补助的方法,解决他们看不起病的困难,积极发动医护人员向特别困难的病人开展献爱心捐款救助,医院各支部各科室将人民满意不满意、社会满意不满意作为此次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向社会与人民群众开放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方式,主动邀请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鼓励他们积极建言献策,让社会和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医院全体干部和职工服务人民报效社会的热情、信心和勇气。为维护农民健康,普及卫生防病知识,让更多的农村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体现党的惠民政策,中医院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开展城乡帮扶,选派医务人员到基层卫生院座诊会诊,每月至少两次开展卫生服务下乡活动,在进行义诊服务的同时,入户走访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采访吴院长:结合诚信服务年活动,不断改进服务模式,强化服务功能,细化服务内容,拓宽服务渠道,为全县人民提供更加便捷、优质、低廉的服务)抓管理,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中医院把诚信理念融入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建设之中,教育引导职工认识诚信是医德建设的根本,既是个人安身立命知道更是医院生存发展之源,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围绕诚信优质服务拓宽医院的服务领域,出台了住院患者出院后回访制度,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体系,做到以诚感人,以信服人,增强医患之间真诚守信的意识,收费问题一直是病人关心的热点问题,收费讲诚信,关键是让患者明白消费和物有所值。中医院公开药品价格和各种检查处置费用标准,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对住院患者实施一日一清单制,将患者每天的消费明明白白的打印出来供患者查询,让患者彻底消除看病贵、药费高的疑惑,真正让利于民,医院还将药品价格、药品质量作为重点,推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制度,严格把关,增强了患者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感,树立了医院品牌,提高了医院竞争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结合省市物价部门对医院收费价格检查契机,针对病人反映医药费用高,结算费用时巧立名目、收费价格乱、不透明等问题采取自查自纠的方式,主动接受社会和病人监督,对部分不合理收费项目坚决给予取消,规范调整超标准收费项目,进一步制定“关于加强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计算管理措施”的规定,不断完善价格公式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提高收费透明度,加大收费检查科检查力度,对全院收费价格进行认真督查,确保合理收费,尽最大努力降低各类收费,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杜绝乱检查、乱收费。(采访吴院长:医院始终坚持诚信服务和以人为本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积极适应医疗市场需求,强化医疗服务意识,努力打造医院诚信品牌形象,形成诚信医疗、诚信服务的良性发展)为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树立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忱、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自觉抵制不良行风的自觉性。巨野县中医院结合“学英模人物、创一流业绩”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开展先模人物事迹教育,以“医院芳华,医坛红烛”为基本教材,认真组织全院干部职工学习先模人物的先进事迹。组织青年志愿者大队定期参加公益活动,聘请省极专家,教授做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讲座,举办“健康卫士楷模先进事迹”报告会,请县委党校教师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报告。大力弘扬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无私奉献、不怕疲劳,的职业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进一步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做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优质服务、甘于奉献、努力树卫生行业新风尚。同时,制定下发了《整顿医疗秩序、纠正行业不良之风的规定》、《医务人员违规行为公示的暂行规定》、《工作人员不良记录暂行规定》等,并建立了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档案,为每一位医疗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建立医德医风档案,在全年的医疗服务中受到的表扬、投诉、各种违纪行为、病人及领导同事的评议记录在档,并于年底进行医德医风综合考核,并进一步加大对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惩收红包、私收费、药品做临床、开大处方和商业贿赂等违纪违法行为,有效杜绝了冷、硬、抵、推病人的不良现象和吃、拿、卡、要等行业不正之风,切实维护了患者的权益和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抓医疗质量,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中医院建立健全并落实医院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危重患者抢救,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查对,病例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交接班,技术准入等制度,进一步加大医院各类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落实力度,大力开展三基三严训练,提高培训考核覆盖率,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符合要求,无丙级病案,甲级病案率大于90%,严格临床用协指征的掌握,履行审批手续,并征求患者的知情同意,坚决制止非法自采、自供血事件的发生,同时,严格按医疗机构许可证核定的诊疗业务范围进行执业活动,坚决做到无科室租赁、变相承包、非法医疗广告,以及超范围、超科目及非准入技术项目,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等违规执业行为,做好药品、器械、试剂、材料等医用物品的采购工作,积极落实各项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全年无重大医疗责任事故发生,同时严格执行全国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山东省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实施惠民医疗服务,单病种限价收费和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的八项措施等规定,结合省、市物价部门对医院收费价格检查契机,针对病人反映医药费用高,结算费用时巧立名目,收费价格乱,不透明等问题,采取自查自纠的方式,主动接受社会和病人的监督,对部分不合理收费项目坚决给予取消,规范调整超标准收费项目,进一步制定关于加强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计费管理措施的规定,不断完善价格公示制、查询值,费用清单制,提高收费透明度,加大收费检查科检查力度,对全院收费价格进行认真督查,确保合理收费,尽最大努力降低各类收费,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杜绝乱检查、乱收费。1—8月份,中医院门诊病人、住院病人同期增加18%、14%,业务收入同期增加26%,病人满意度98%,药品让利于群众80余万元。金色的匾牌,烫红的荣誉给了白衣天使无限的欣慰,增加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信心和决心,创建文明单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不懈的加强文明建设,才能更有利的促进医院的发展。巨野县中医院将在各级政府的领导河支持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医院和谐健康发展,为老百姓建设起一个康乐园。巨野县中医院以其庄严的建筑、优越的环境、完善的设施、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文明的院风,帮助许多深受病痛折磨的人们康复如初,拯救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巨野中医院人用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加快文明建设步伐,用满腔的热血、勤劳的双手辛勤地浇灌着文明之花,为巨野人民创造良好的诊疗环境而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在广袤的麟州大地,巨野中医院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将继续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上一篇:人民医院宣传片解说词配音脚本

下一篇:人民医院宣传片解说词(下)